將行李箱從車上搬下來時,身材略顯瘦弱的張晶明顯感到吃力,手中一滑,行李箱“嘭”的一聲落地,差點砸到她的腳。忙完手頭工作,從南京趕到上海如家酒店時,已是9月7日晚上接近7點,這已經是張晶三個月來為參加開庭第三次來到上海,重重的行李箱里除了一些簡單的衣物,擺放整齊的是厚厚的訴訟證據,不少是前2次開庭后又補充調取的證據,整個訴訟材料有接近二十斤重。
張晶,南京吳良材眼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近日為商標權訴訟忙忙碌碌。2015年12月4日,上海三聯(集團)有限公司、上海三聯(集團)有限公司吳良材眼鏡公司(注:以下簡稱上海吳良材)以“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將大眾點評網所屬的上海漢濤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南京吳良材眼鏡有限公司(注:以下簡稱南京吳良材)、無錫清清視界眼鏡有限公司告上法庭,9月8日,是上海黃埔法院通知的開庭日,此前,上海黃埔法院已經用了2個整天開庭組織雙方交換證據和質證。
“兩家鬧紛爭到訴訟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之前上海吳良材在安徽合肥中院也起訴過南京吳良材,后來撤訴了。但這次上海吳良材在家門口再次將南京吳良材告上法庭,而且一口氣告了3個不同的被告,南京吳良材很重視,也希望法庭能主持公道,還原真相?!睆埦дf。
同是“吳良材”相煎何太急?這場被普通市民稱為“上海吳良材和南京吳良材打起(官司)來了”的訴訟,立刻引起了南京和上海市民的圍觀。
紛爭:名稱中都帶有“吳良材”,卻不是一家人
“吳良材”是眼鏡行業家喻戶曉的百年老字號,很多消費者就是沖著這塊金字招牌到店面配眼鏡的。而細心的消費者發現,街頭掛帶有“吳良材”字樣招牌的多家眼鏡店,卻不是“一家人”,有的標稱“上海吳良材”,有的標稱“南京吳良材”,全國各地加盟店,同樣有的加盟上海,有的加盟南京。
多年來,雙方圍繞這個老字號紛爭從未停止過
上海吳良材自認為根正苗紅,上海吳良材字號可以追溯到1807年。1807年,店主吳良材先生將祖傳的創立于1719年、兼營眼鏡業務的“澄明齋珠寶玉器鋪”改為專營眼鏡業務的店鋪,并對外以“吳良材眼鏡店”作為店名。解放前,1926年該店傳至“吳良材”第五代后人吳國城經營,取名吳良材眼鏡公司。1956年,吳國城響應國家號召,主動申請將吳良材眼鏡公司公私合營,并按國家政策領取了定息。公私合營后,又先后改名為吳良材眼鏡商店、上海吳良材眼鏡商店、上海吳良材眼鏡公司,至1998年10月,改名為上海三聯(集團)吳良材眼鏡公司,沿用至今。
1989年10月20日,上海三聯(集團)吳良材眼鏡公司獲得“吳良材”注冊商標專用權,此后又分別對“吳良材”關聯服務等多項內容進行商標注冊。據此,上海吳良材以南京吳良材侵犯其注冊商標和涉嫌不正當競爭為由,與南京吳良材及其加盟店等多家字號中帶有“吳良材”字樣的企業進行交涉甚至訴訟,要求南京吳良材及其加盟店停止使用帶有“吳良材”文字的行為,并賠償損失。
尋蹤:同宗同源,分立發展
“歷史不容改變,企業發展不能割裂歷史。究竟誰是正宗‘吳良材?其實解放前上海吳良材和南京吳良材是一家?!蹦暇﹨橇疾难坨R公司副總經理張晶說,為了證明南京吳良材的血統,他們先后去南京市檔案館、南京市商貿局等多個單位調取原始登記材料,證明南京吳良材是在上海吳良材南京分公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上海吳良材是注冊在先,但將“吳良材”作為各自企業的字號組成部分是歷史形成和延續,南京吳良材根本不存在攀附上海吳良材一說。
南京吳良材眼鏡公司的代理律師、江蘇中湖律師事務所主任陳政在法庭上出示了這份從南京檔案館調取的關鍵性資料。南京吳良材將“吳良材”作為企業字號的一部分使用,根據南京市歷史檔案資料最早可以追溯到1947年,在之后的七十年里,南京吳良材未中斷過一直延續使用至今。歷史檔案顯示,南京吳良材的前身是民國時期設立在上海市南京路上的吳良材眼鏡公司在南京增設的吳良材眼鏡南京分公司。解放后因公私合營這一特殊的歷史原因,導致位于上海市南京路的吳良材眼鏡公司并入上海市百貨公司經營管理,而設立在南京的吳良材眼鏡分公司并入到南京市百貨公司繼續經營,南京吳良材在1979年工商恢復登記南京市太平路上的“吳良材眼鏡店”,而上海吳良材在1982年才恢復登記上海市南京路上的“吳良材眼鏡店”。在公私合營之后到我國企業名稱登記制度完備以前,在上海和南京的兩家公司的企業名稱均為“吳良材眼鏡店”,1982年成立了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1982年7月7日通過了《工商企業登記管理條例》,該條例第六條規定:“在同一市、縣境內,不得使用已登記的同行業工商企業的名稱”,該規定是我國首次對同一地域內企業名稱不得沖突加以規定,在此之前的企業名稱一般不標明地域。隨著企業登記管理制度的完善,兩地的公司在名稱使用時才逐漸加上地域劃分,因而才有了如今的“南京吳良材眼鏡有限公司”和“上海三聯(集團)有限公司吳良材眼鏡有限公司”。工商登記檔案顯示,早在1982年南京吳良材的工商年檢資料中就有“南京吳良材眼鏡店”這樣有地域區分的字號作為公章使用,遠早于上海吳良材將“吳良材”三個字注冊為商標的1989年。
因此,陳政律師認為,南京吳良材將“吳良材”字樣作為企業字號組成部分的使用自解放之前至今從未中斷,雖上海吳良材將其搶先注冊了商標,但南京吳良材對其作為自身字號組成部分仍然享有合法的在先使用權,并同樣應受到法律保護。
聲音:老字號做大做強,更需要誠信經營
從9月8日庭審情況看,上海吳良材和南京吳良材一直都秉承對創始人吳良材老先生這一歷史人物及其傳人經營理念的尊重,公私合營后,上海吳良材立足上海、南京吳良材立足南京,雙方按照各自的經營模式不斷投入,努力開拓眼鏡及其關聯業務,經過多年的積淀,雙方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績:上海吳良材目前在上海擁有20多家直營店,在全國有400余家加盟店;南京吳良材目前全國范圍擁有 20多家直營店,在全國擁有 500 余家加盟店。除了沒有進軍上海,南京吳良材在全國的發展態勢良好。
老字號,凝聚著幾代人的共同努力。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指導案例,明確“老字號”不正當競爭認定。在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第12批4件指導性案例中,案例58號成都同德福合川桃片有限公司訴重慶市合川區同德福桃片有限公司、余曉華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旨在明確與“老字號”無歷史淵源的個人或企業將“老字號”或與其近似的字號注冊為商標后,以“老字號”的歷史進行宣傳的,應認定為虛假宣傳,構成不正當競爭;與“老字號”具有歷史淵源的個人或企業在未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的前提下,將“老字號”注冊為個體工商戶字號或企業名稱,未引人誤認且未突出使用該字號的,不構成不正當競爭或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目前,我國沒有對“老字號”進行保護的專門法律, 本案例確立的裁判規則明確了在老字號與注冊商標權利沖突情形下的不正當競爭情形的認定,及老字號與注冊商標平行使用的規則,可以為人民法院審理類似案件提供指導。
上?!皡橇疾摹笔巧虡俗匀?,享受“中國馳名保護”、“中華老字號”待遇。而我國對老字號保護遵守的是“行業+區域”的排他性原則,所以只要不在同一行政區或在同一行政區但不在同一生產領域,就可以使用同一字號。由此,上??捎小皡橇疾摹?,南京也可有“吳良材”。
南京吳良材是否構成侵權,需要權威部門裁定。
當然,消費者認為,不管是上海還是南京的“吳良材”,不應僅靠古人揚名,還要在產品質量、服務、價格上講誠信。
“吳良材”眼鏡是一個知名老字號。上海知識產權法院日前審結一起涉“吳良材”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
據悉,上海三聯(集團)有限公司、上海三聯(集團)有限公司吳良材眼鏡公司共同享有“吳良材”注冊商標專用權。
?。玻埃保的?,三聯集團、上海吳良材公司發現大眾點評網上發布大量有關銷售由南京吳良材眼鏡有限公司及其加盟商提供的產品團購券信息。
經調查發現,南京吳良材在南京市內外開設多家登記使用“吳良材”字號的店鋪,南京吳良材公司及其分支機構、授權許可加盟商在登記注冊及經營中使用“吳良材”文字,并宣稱“南京吳良材公司是由上海吳良材公司設立的南京分公司發展起來的”,是“百年老店”等。
三聯集團、上海吳良材公司認為其行為構成對其注冊商標專用權侵權及不正當競爭,故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令停止侵犯并賠償損失及合理費用300萬元。
一審法院審理后認為,南京吳良材公司在明知上海吳良材公司的字號和商標知名度的情況下,其有關行為已逾越企業名稱權原有使用范圍的邊界,構成對上海吳良材公司的企業名稱的不正當競爭。
法院認為,南京吳良材公司及其分支機構、加盟商的相關宣傳行為構成對上海吳良材公司商標侵權和虛假宣傳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一審法院據此判決,南京吳良材公司立即停止對三聯集團、上海吳良材公司享有的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害行為及不正當競爭行為,立即停止其分支機構在江蘇省南京市以外地區注冊、使用含“吳良材”文字的企業名稱,在其官方網站上連續發表聲明30天,消除因侵權行為造成的不良影響,并賠償三聯集團、上海吳良材公司包括合理調查費用在內的經濟損失260萬元。
南京吳良材公司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近日,上海知識產權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